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0:51:48 点击量:
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,远近闻名的经济富足、环境优美京郊乡村,以科技为支撑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不断带动农民致富增收。北郎中村的“牛气”让身为“外人”的闫仲生也十分自豪。
北郎中村村委会采取企业化运作,成立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具体工作。闫仲生不是村民,却在村里成立的科技部任部长一职。同时,他也是一名农村科技协调员。退休前他曾是主管科技的副镇长,现在的职务对他来说差别不太大,都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。
作为北京市首批新农村科技示范村,北郎中拥有发展远郊平原农业及农业深加工产业的优势。全村以籽种农业、农产品加工、观光农业为特色的各类企业就达32家。
土地资源丰富,农副产品产出富裕,但是种植普通作物的效益往往得不到保证,农户需要通过种植新品种增收。为此,北郎中村与北京农学会等院所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,依托院所引进新技术、新品种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2007年,北郎中村聘请了百名专家教授,围绕种植业、养殖业、农产品加工业、循环经济开展培训。对于引进的黑小麦种植全粉加工技术、高效沼气生产及有机肥生产技术等许多新品种,闫仲生都如数家珍。在北郎中村的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展厅,他向记者介绍了北郎中引以为豪的明星产品。
“这是有机黑小麦面粉,在种植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、化肥等化学物,是高营养、纯天然的健康食品。”他指着展板说,“这个是引进的优质彩色糯玉米,大概有20个品种,咱们的来视察时还品尝过呢!”
闫仲生所说的视察指的是2004年10月2日视察北京市工作时来到北郎中村的那一次。那次,不仅品尝了彩色糯玉米,还留下了“发展经济,改善环境,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素质”的号召。
闫仲生介绍,围绕糯玉米的种植、深加工,村里联合科研院所培养了15名科技协调员,由他们对种植户进行指导,全年培训的种植户达2000人次以上,使种植户亩产提高到3000穗以上,每亩增收400元。
“科技协调员在这些过程中最关键的作用就是做好和企业的对接工作。”闫仲生说。而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的北郎中农工贸集团,其董事长也由村支书或村长担任。
目前,全村企业发展势头良好,已有116种产品注册了“北郎中”牌商标,2007年村总收入3.8亿元,农民人均收入1.8万元,约为北京农民年均收入的两倍。作为“京郊股份第一村”,村民每年还有一份股金分红。
“作为一名农村科技协调员,你对自己为村里带来的收益作过评价吗?”记者问。
“我给村里带来的收益是无限的。因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价值往往无法估计。”他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